红火蚁属群居地栖性昆虫,一般在向阳开阔地带、荒坡、草地、路边、花卉苗圃基地、水塘边、公园绿地、长满杂草的田埂等较稳定的生态环境中筑巢。蚁巢有明显隆起的土丘,蚁丘平均直径在20cm以上,高度10~30cm左右,较一般蚂蚁蚁丘明显高大,蚁丘内部中心部分呈蜂巢状多孔道。
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昆虫,每个成熟蚁巢约有5~50万只红火蚁。红火蚁虫体包括负责做工的工蚁、负责保卫和作战的兵蚁和负责繁殖后代的生殖蚁。生殖蚁包括蚁巢中的蚁后和长有翅膀的雌、雄蚁。一个蚁巢中包括1个或数个可以生殖的蚁后
红火蚁的生活史
有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共8~10周。蚁后终生产卵。工蚁是做工的雌蚁;兵蚁较大,保卫蚁群。每年一定时期,许多种产生有翅的雄蚁和蚁后,飞往空中交配。雄蚁不久死去,受精的蚁后建立新巢,产下75~125粒卵,在8~10天时孵化。一般幼虫期6~12天,蛹期9~16天。6个月后,族群可以发展到有几千只工蚁。
如何分辨红火蚁
(1)通过巢穴外观进行识别。红火蚁蚁巢在地面有隆起的土堆状蚁丘,内部呈现蜂窝状,而一般蚂蚁的巢穴不会隆起。
(2)通过蚂蚁身体颜色判断。常见蚂蚁的体色有黑、黄、棕、红等,而红火蚁的工蚁或兵蚁身体颜色呈棕红色或橘红色。
(3)通过是否具有攻击性进行识别。红火蚁具有强攻击性,可在做好保护措施后,将棍棒插入蚁巢,如果是红火蚁,则会迅速涌出蚁巢进行攻击。
(4)观察蚂蚁的体长。红火蚁工蚁体长2.5~4mm,小家蚁(1.3~1.6mm)和个体明显偏大的黑褐弓背蚁(>10mm)、安宁弓背蚁(>6mm)、华夏厚结猛蚁(>4mm)等体长与红火蚁不同,即可排除。
红火蚁的危害
红火蚁对人和动物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和重复蜇刺的能力。它影响入侵地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红火蚁取食破坏农作物的根、茎、种子,使农作物大幅减产,并损坏农业机械设备、农田水利设施和阻碍农事操作,筑巢可引起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
红火蚁可破坏原生态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红火蚁作为外来物种,对比本地蚂蚁种群,具有明显的种群竞争优势。红火蚁发生程度较重的地方,本地其他蚂蚁群落、包括一些节肢动物种群数量下降40%~60%,红火蚁甚至取食哺乳类、鸟类的幼雏,造成一些物种数量大幅减少,破坏生物多样性,严重危害生态结构。研究显示,被红火蚁蜇伤后怎么办?
尽量不要在红火蚁发生和分布区域活动,注意清理垃圾、食物残渣和杂草,大力开展灭蚁行动。确需在红火蚁活动区域作业要事先做好防护。
被叮蛰后也不要惊慌,可用3%氨水或碱性液体冲洗(如肥皂水)清洗患部。在医生诊断指导下,常规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激素、抗组织胺药剂。注意不要抓挠伤口,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发生二次感染。密切观察患者有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等变化,过敏体质者被刺蛰后若反应剧烈,务必迅速到医院就诊。
如何消灭
(1)物理防治:主要根据入侵红火蚁的生活习性和环境条件
采用挖巢与水淹相结合的方法,消灭入侵红火蚁。
(2)化学防治:是目前红火蚁的主要防治方法,多采用具有触杀作用的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等直接浇灌蚁巢和茚虫威毒饵诱杀两种方法结合的防治处理法,开展大面积防治。应选用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的,环境友好、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红火蚁化学防治,要防止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环境污染。
(3)生物防治:“南美果蝇”是一种寄生蝇,它可以通过寄生在红火蚁蚁巢内产卵,幼虫以食红火蚁为主。
